重磅解碼“模范自治區(qū)”內蒙古七十年
這是一封發(fā)自陜北的賀電。發(fā)電時間:1947年5月,。發(fā)電人:毛澤東、朱德——
“曾經(jīng)飽受困難的內蒙同胞,在你們領導之下,,正在開始創(chuàng)造自由光明的新歷史。我們相信:蒙古民族將與漢族和國內其他民族親密團結,,為著掃除民族壓迫與封建壓迫,,建設新蒙古與新中國而奮斗。慶祝你們的勝利,?!?/strong>
在解放戰(zhàn)爭的隆隆炮火中,在興安盟王爺廟的一所禮堂里,,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正在開始創(chuàng)造自由光明的新歷史”:當年5月1日,,選舉產(chǎn)生自治政府組成人員,,宣告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區(qū),比新中國成立早了兩年多,。
革命戰(zhàn)爭年代,,蒙漢等各族人民的血灑在一起;和平建設時期,,各族人民的汗又流在一起,。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施行,讓在我國版圖上形似一匹奔騰駿馬的內蒙古,,在祖國北疆真正馳騁起來,。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內蒙古就被周恩來譽為“模范自治區(qū)”,。如何讓這一金字招牌永放光彩,?幾十年來,草原各族兒女念茲在茲,,從未忘記走過的路,,更沒有忘記為什么出發(fā)。
紅色求索路
開國少將之子至今在放牧
盛夏時節(jié),,記者走進呼和浩特的一處住宅,,94歲高齡的云曙碧坐在沙發(fā)上,銀發(fā)稀疏,,身形瘦削,,精神矍鑠,,她是第一任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政府主席烏蘭夫的長女,。
《與愛同行——我的人生之路》一書擺放在茶幾上,,這是云曙碧前幾年出版的回憶錄。17歲就奔赴延安的云曙碧,,上大青山打過游擊,,下土默川鬧過革命,解放后更是與新生的內蒙古自治區(qū)風雨同舟,。
“回頭看,,在那踏下足跡里,有歡笑,,也有淚水,;有喜悅,也有憂傷,。但畢竟歡樂多于淚水,,喜悅多于憂傷?!币槐緯?,容納不了老人一生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更多的內容,,被寫進史書,,寫在草原,銘刻在老人的心底——
在進行民族地區(qū)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時,,有人主張搞快一點,,自治區(qū)黨委深入研究民族地區(qū)的情況,認為不能急于求成,,必須結合實際,,穩(wěn)妥進行。黨中央根據(jù)內蒙古的經(jīng)驗,,對其他民族地區(qū)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制定了“慎重穩(wěn)進”的政策,順利地引導我國各少數(shù)民族逐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當今世界,,由于民族問題困擾,一些國家不得安寧,。我們中國早在70年前,,在黨的領導下,通過民族區(qū)域自治解決了這個問題,?!痹剖锉虛峤褡肺?,感喟內蒙古的今天來之不易。
民族區(qū)域自治,,沒有先例可循,。70年來,作為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區(qū),,內蒙古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探路者的重任,,上至自治區(qū)黨委政府,下至村兩委,,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啥事都得做在最前頭,。”當記者從呼和浩特出發(fā),,到訪千里之外的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薩如拉圖亞嘎查(村)時,,62歲的廷·巴特爾意味深長地告訴記者,似乎在總結當了40多年村干部的“從政”心得,。
在外人眼中,,作為干部子弟,巴特爾原本可以從政,,可以經(jīng)商,,至少可以回城找份工作。他父親廷懋是1955年授銜的少將,,“文革”后擔任過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第二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
1974年,,巴特爾高中畢業(yè),,成為一名知青,要去薩如拉圖亞嘎查插隊,?!皠e去那個地方,我在那里打過土匪,,那是進得去出不來的地方,。”姨父對他說,。
“那正好,,我去了,就不回來了,?!卑吞貭栱樋谝徽f,,結果“一語成讖”。
在軍區(qū)大院長大的巴特爾,,小時候生活優(yōu)渥,,家里有保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現(xiàn)在說來你們可能都不相信,那時嘎查的蒙古包可不是白的,,都是黑的,。為什么?點煤油燈,、煮飯燒火長年累月熏黑的,。”剛到牧區(qū),,巴特爾無所適從,,燒的是牛糞蛋,坐的是勒勒車,,白天領著牛羊跑,,晚上圍著油燈轉。
不過,,巴特爾很快就喜歡上了牧區(qū)生活,,如魚游鷹翔,不但學會了騎馬,、放牧,、打草、做飯,,“還能夠馴服烈馬,,那會兒我性子野,愣頭青,?!?/p>
1975年,巴特爾擔任生產(chǎn)隊副隊長,,兩年后,,當隊長。表現(xiàn)突出,,工作出色,,很多人都猜測巴特爾會第一個返城,結果他成為60多位知青中唯一一位扎根牧區(qū)的。1981年底,,他和“村里的小芳”——嘎查姑娘額爾登其木格結婚,,有了自己的蒙古包。
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的春風吹到了草原,。上世紀80年代初,,嘎查分自留畜時,隊長巴特爾定了條規(guī)矩:知青不能養(yǎng)自留畜,?!爱敃r知青只剩我一個,這條規(guī)矩實際就管我自己,?!?/p>
巴特爾和妻子只生了一個女孩,就做了節(jié)育手術,?!鞍凑弋斎豢梢栽偕?,怎么理直氣壯地去要求別人,,尤其是漢族村民計劃生育?當時那可是‘天下第一難’,!”
后來,推行草畜雙承包,,巴特爾最后一個領牲畜,,剩下的非老即弱,分到的草場也最差,,“除了堿就是白沙,,風一吹,草場就白沙彌漫,?!?/p>
看到巴特爾“以身作則”分到的牲畜和草場,妻子抱著孩子哭了,?!翱奘裁矗略谌藶??!卑吞貭栐诟虏槔锏谝粋€搞起了草場圍欄,劃區(qū)輪牧,,他的牧場得以休養(yǎng)生息,,水草豐美起來。
接下來,巴特爾又第一個“減羊增?!?,嘗到甜頭后,他動員嘎查牧民“只養(yǎng)牛不養(yǎng)羊”,,見人有顧慮,,他承諾:“賺了是自己的,虧了我來賠,?!比缃瘢虏槟撩穸汲蔀榘吞貭柕摹胺劢z”,。
“10年后家家住上磚瓦房,,20年后戶戶開上小汽車?!边@是巴特爾1993年當選嘎查黨支部書記時的諾言,。“現(xiàn)在看,,我沒有食言,,都還提前實現(xiàn)了目標?!彼詈谕噶恋哪樕蠈懼鴿M足,。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巴特爾是這樣,,“生命一分鐘,敬業(yè)六十秒”的牛玉儒是這樣,,提前三年從正廳級崗位退休,、已在戈壁灘上栽下3500畝梭梭林的蘇和也是這樣……7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執(zhí)政骨干,,始終和草原各族人民,,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
黑色變奏曲
被改變的命運,被改變的邊疆
當巴特爾和他的牧民兄弟們作別“靠天養(yǎng)畜,,逐水草而居”時,,內蒙古的工業(yè)早已揮別“輕工業(yè)皮毛匠,重工業(yè)釘馬掌”,。
“組織上決定調你去支援建設包鋼,。”1958年,鞍鋼一聲令下,。沒有絲毫思想準備,,沒有任何討價還價,張國忠?guī)е拮觼淼搅税^,。
一甲子后,,90歲的張國忠面對記者,仍對當時走出包頭東河火車站時的情景記憶猶新:昏黃的天空,,不時撲臉的黃沙,,遠處低矮的平房,狹窄的馬路,,以及寥寥無幾的行人,,“與我生活過的沈陽、鞍山相比,,簡直天壤之別,,用‘一片荒涼’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p>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先后動員7萬多名專業(yè)技術人才落戶內蒙古,支援邊疆建設,。張國忠正是其中之一,。
國家在“一五”期間建設156個重點項目,僅在包頭就布局包鋼等6個項目,。1954年,,來自五湖四海的8萬多名創(chuàng)業(yè)者,匯聚北疆戈壁,,援建包鋼。1959年1月,,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保證重點支援包鋼》,。“當時從鞍鋼來支援的人很多,?!睆垏艺f。
“你真是雪中送炭,,礦山建設正需要采礦工程師,。”一見面,,包鋼領導就告訴張國忠,。他科班出身,1949年畢業(yè)于東北大學礦冶工程系,8月到鞍鋼采礦部做技術員,,3年后成為工程師,。
張國忠被派往白云鄂博,為建設中的高爐籌備礦石,。在白云鄂博時的勞動場景,,張國忠終生難忘:零下30多攝氏度,狂風暴雪刮得人睜不開眼,,豆大沙粒抽打在臉上鉆心的疼,,工人們穿著白茬皮襖,皮帽子上扣著柳條安全帽,,呼天喊地的勞動號子響徹云霄,;夜晚,一起擠在帳篷里,,擠在干打壘的土坯房里,;端起飯碗,上面一層是刮進的沙土,,嚼在嘴里嘎吱嘎吱地硌牙……
一個日子,,張國忠刻骨銘心——1959年9月26日,包鋼1號高爐首次出鐵,,終結了內蒙古“手無寸鐵”的歷史,。
包鋼在發(fā)展,張國忠在成長,,先后擔任采礦科副科長,、生產(chǎn)計劃科副科長、調度科長,、設計處副處長,、副總工程師等要職,既懂技術,,又管生產(chǎn),,經(jīng)過多崗位鍛煉。1981年他走上包鋼領導崗位,,翌年,,被冶金部任命為包鋼經(jīng)理。
乘著改革東風,,“包鋼推行‘大承包’,,我?guī)酥饌€廠簽合同、立軍令狀,,當時真是‘一包就靈’,,煉鋼廠連續(xù)虧損十幾年,,承包后的第二個月就扭虧為盈,連我都頗為不解地問煉鋼廠廠長:你們怎么回事嘛,!”張國忠笑著回憶道,。
1984年,包鋼第一次上繳利潤過億元,?!?979年,包鋼產(chǎn)業(yè)規(guī)模100萬噸,,1993年達300萬噸,,終于實現(xiàn)了當年的設計目標?!?991年退居二線的張國忠說,,此后包鋼規(guī)模節(jié)節(jié)攀升,高峰時達1650萬噸,。
去年,,包鋼拆除2號高爐——這是一座凝結著包鋼人光榮與夢想的“功勛爐”,可壓減煉鐵產(chǎn)能133萬噸,。如今的包鋼集團,,確立了以稀土為重心的發(fā)展戰(zhàn)略轉型。這意味著,,今后一個時期,,包鋼將不再以鋼鐵產(chǎn)能論英雄,而是把主攻方向放在“稀土+”上,。
從計劃經(jīng)濟下的供給制,,到工廠制,到公司制,,再到集團化管控,,張國忠見證著包鋼逐步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包鋼早已從單一國有控股,,發(fā)展到擁有兩家上市公司,,集團混合所有制資產(chǎn)總額已占公司總資產(chǎn)的66%。
包鋼的發(fā)展歷程,,堪稱內蒙古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個縮影,。
如今,,內蒙古已形成六大優(yōu)勢產(chǎn)業(yè)——能源,、冶金建材、化工,、裝備制造業(yè),、農(nóng)畜產(chǎn)品加工和高新技術,,其增加值占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比重達到95%以上。而且,,結構在優(yōu)化,,“黑色”在淡化,與2011年相比,,原煤開采洗選業(yè),、黑色金屬行業(yè)增加值,占全部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的比重分別下降7.2個,、1.3個百分點,。
金色表情包
“即便只有一個觀眾,我們照樣演出”
一個村可以有多大,?437.5平方公里,!這是廷·巴特爾所在的薩如拉圖亞嘎查的面積。
內蒙古的少數(shù)民族,,大多居住在牧區(qū)和半農(nóng)半牧區(qū),。地廣人稀,交通不便,,自治區(qū)成立之初,,走幾十里地才碰到一兩個蒙古包是常事,農(nóng)牧民文化生活極度貧乏,。
正是這樣的地域和人口特征,,催生了烏蘭牧騎——給農(nóng)牧民送來歡聲笑語的“文化輕騎兵”。
“穿著棉衣,,趕著馬車,,3月份下鄉(xiāng)演出,回來已是8月份,,那次演出時間最長,,也最難以忘記?!痹谔K尼特右旗賽漢他拉鎮(zhèn)的一處平房小院里,,82歲的伊蘭侃侃而談。
蘇尼特右旗面積37萬平方公里,,當時牧民近9000人,,平均每40平方公里才有一人,是錫林郭勒盟最遼闊分散的一個旗,,境內沙地,、沙漠延綿,交通極為不便,。
就是這樣一個旗,,最早舉起了烏蘭牧騎的旗幟,。伊蘭是1957年建隊時的隊員、第二任隊長,,她司職獨舞兼報幕員,,“烏蘭牧騎要求演員一專多能、節(jié)目小型多樣,,我們建隊時9個隊員,,每個人都有幾把刷子,能拉能彈,,能唱能跳,。”
1輛膠輪馬車,,3匹馬,,2塊幕布,3盞煤氣燈,,5件樂器,,4套服裝,這幾乎就是第一支烏蘭牧騎的全部家當,。
“隊員分散住在牧民蒙古包里,,遇見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割草,、放牧,、剪羊毛、接羊羔,,這些活我都干過,。”伊蘭說,,我們還根據(jù)當時參加勞動的體會,,排演了《接羔舞》《打草舞》等來自牧民生活的舞蹈,“不少牧民能歌善舞,,有時也主動到舞臺上和我們同臺演出,。”
“烏蘭牧騎有句口號:不漏掉一個蒙古包,。即便只有一個觀眾,,我們照樣演出?!币撂m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里,,“有時趕路幾個小時看不到一個人,好不容易看到個牧羊人,,他向我們招手,,我們就停下來,為他跳支舞,,唱首歌,。”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有一只神奇的搖籃,,那是一只雕花的馬鞍……”以一曲《雕花的馬鞍》走紅的歌唱家那順,14歲就加入了烏蘭牧騎,,現(xiàn)任內蒙古自治區(qū)直屬烏蘭牧騎隊長,,“科爾沁草原給了我這么好的嗓子,我一生為草原放歌,?!?/p>
“有一年我們到錫林郭勒盟,在離盟里30公里的地方,,準備給兩個相距不遠的蒙古包演出,。不巧的是,一個蒙古包里的夫妻外出放牧,,孩子住校,,另一個蒙古包里就一位年過古稀的老額吉,演還是不演,?我們沒有絲毫猶豫,,30多位演員一絲不茍地演,從演出開始到結束,,老額吉都激動得眼含淚花,。”那順說,,自治區(qū)75支烏蘭牧騎,,每支都能講一串類似的故事。
從趕著馬車,、騎著駱駝,,“藍天當幕地當臺,隨時隨地演起來”,,到坐著拖拉機,、東風大卡車,再到乘坐豪華大巴,、流動舞臺車,,烏蘭牧騎的演出條件不斷升級提檔。不斷改善的道路狀況,,也讓90后,、00后的隊員們有充裕的時間當天趕回縣城,。
眼下,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第十一任隊長蒙克,,正在指揮排演蒙古劇《生命之樹》,,向烏蘭牧騎建隊60周年致敬?!皶r代在變,,烏蘭牧騎的演出宗旨從未改變?!?/p>
烏蘭牧騎成立以來,,《頂碗舞》《筷子舞》《鄂爾多斯婚禮》等藝術精品廣為流傳,牧蘭,、拉蘇榮,、金花、德德瑪?shù)人囆g家群星閃耀,。70年來,,烏蘭牧騎不僅是內蒙古文化建設的一個窗口,也成為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團結和諧的堅強陣地,。
“正是草原上衣食住行的歷史性變遷,日益增進的民生福祉,,農(nóng)牧民年復一年的金色收獲,,提供了烏蘭牧騎長盛不衰的源頭活水?!蹦琼樥f,,只有源自生活的真情演出,才能擁有臺下觀眾豐富的“表情包”,。
從不錯過為一個觀眾演出,,到不讓一個困難群眾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在草原上深深扎根,。
綠色交響樂
“樹離開我活不了,只好把孩子送到姥姥家上學”
恨了18年后,,殷玉珍終于理解了父親,。
“父親那時在內蒙古給人放馬,經(jīng)常在白萬祥家歇歇腳,,喝口水,,看小伙子雖然窮,但憨厚老實,就答應給他介紹對象,,介紹誰誰不來,,‘承諾就是債務’,父親把我許配給了他,?!?985年正月,19歲的殷玉珍從陜西靖邊縣,,嫁到十幾公里外的內蒙古烏審旗薩拉烏蘇村。
那是個什么樣的家???殷玉珍一看就傻眼了:其實就是個埋在毛烏素沙漠半截的“地窨子”,兩個人在里面都轉不開身,。晚上風沙一起,,第二天一早必須上房鏟沙,不然房子就被埋了,。再放眼望去,,方圓幾公里之內,無一戶人家,,惟有漫漫黃沙,。
這日子怎么過?殷玉珍連續(xù)多天不吃不喝,,幾次尋死,,還用臉盆扣住過沙漠上的腳印,“幾十天見不到一個外人,,沒人可以說話,,我就和那腳印說:你是誰?你怎么也到這里來……”
父親來了,,看到的是幾個月前壯實的女兒瘦成了皮包骨,。“我那時責怪父親,,你把我嫁到這兒,,想死死不了,想活沒活路,?!币笥裾湔f。
“哪兒都是雞叫狗咬,,哪兒的黃土都埋人,。這也許就是命吧,但不能認命?!备赣H勸慰她,。
“父親當時已有病在身,看到我的凄慘樣,,自責不已,,病情加重,兩個月后就走了,?!被貞浿链耍笥裾溆行┻煅?。
父親走后,,還有母親和弟弟需要照顧。殷玉珍告訴白萬祥:“再也不用擔心我尋死了,。我想通了,,這輩子只干一件事:種樹治沙!寧可種樹累死,,也不能讓風沙欺負死,!”
賣掉家中僅有的一只三條腿的羊,換來600棵樹苗,;打發(fā)丈夫外出打工,,不要工錢,只要樹苗,;把孩子拴在炕上,,夫妻倆去種樹……
“毛烏素沙漠那時的風沙,刮起來瘆人,,從冬天直到來年5月黃沙還在肆虐,,栽樹成活率連10%都不到?!庇幸惶炜耧L驟起,,沙塵暴卷地而來。殷玉珍和丈夫撒腿就往家跑,,丈夫握著鐵鍬在前面走,,她抓著鍬把緊跟在后,怕被風卷跑,?!白咧咧旎璧匕?,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多虧聽見家里的狗叫聲才摸回了家,。風沙停后,到地里一看,,種下的樹大部分被連根拔掉,。”
屢敗屢戰(zhàn),,殷玉珍摸索出了植樹治沙的辦法:先壓風障,,再種灌木,擋風固沙,,蓄水保墑,。
從沒有一株樹到植樹60余萬株,從浩瀚黃沙到7萬畝綠海:“黃龍”鎖住了,!但30多年來,,殷玉珍吃了多少苦?除了她和她的樹,,恐怕沒人能數(shù)得清,?!懊慨斘倚那椴缓玫臅r候,,就走進林子深處,看到我種下的樹都朝我招手,,煩惱就會一掃而光,。”
“別看樹不會要吃要喝,,同樣需要照顧,。孩子要上小學時,附近又沒學校,,如果我?guī)е⒆幼?,就沒人照顧樹。樹離開我活不了,,只好把孩子送到姥姥家上學,。”殷玉珍說,,當大兒子18歲離開她去呼和浩特上大學時,,才理解了父親當年的心情,“哪個父母不心疼自己的骨肉,?”
“內蒙古沙漠,、沙地面積大,很多人生下來就面臨著和黃沙搏斗的任務,?!眱让晒帕謽I(yè)廳副廳長龔家棟說,正是一代又一代的殷玉珍們不向命運低頭,內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繼續(xù)“雙減少”,。
踏著生態(tài)恢復的節(jié)拍,,生物多樣性復現(xiàn)?!艾F(xiàn)在光啄木鳥就有5種,。”殷玉珍喜歡拿著手機在林子里拍照,。
打開電腦,,廷·巴特爾給記者展示他在自家牧場拍的視頻:《沙地中的花》《小狐貍出窩了》《起飛的天鵝》……
“現(xiàn)在草場上植物有270多種,野生動物上百種,,這在以前不可想象,。”巴特爾現(xiàn)有草場5926畝,,“按草畜平衡要求可以養(yǎng)103頭牛,,我只養(yǎng)了55頭,今年冬天準備再減5頭:給野生動物讓路,!”
近些年,,內蒙古草原增綠明顯,草原生態(tài)整體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局部明顯恢復,,2016年草原植被平均蓋度達到44%,較2010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基本恢復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最好水平,。
不僅農(nóng)牧區(qū)在增綠,城市同樣在增綠,。
城市黃金地段,,竟然有片草木蔥蘢的“萬畝草原”——是不是有點奢侈?這個在包頭可以有,,名叫“賽汗塔拉”,,蒙古語的意思是美麗的草原。
“這塊占地8479畝的草原,,在1955年版的包頭城市規(guī)劃中,,就被定為綠地?!?1歲的王璲是包頭城市規(guī)劃設計的親歷者,。
包頭城在長高長大,但從未蠶食這一綠地,。不僅如此,,今年3月,,包頭市委決定,對草原西側的建筑整體拆遷,,增加綠地2800畝,,賽汗塔拉將成為名副其實的“萬畝城中草原”。
“包頭的城市規(guī)劃一直執(zhí)行得比較好,,可謂一張好的藍圖一干到底,。”清華大學建筑系畢業(yè)的王璲,,1954年到包頭支邊,,參加城市規(guī)劃建設,當了22年園林處處長,,60多年來堅持用相機記錄包頭的城市變遷,,熟悉包頭的每一條道路、每一處公園的前世今生,。
“我剛到包頭時,,全城只有43盞路燈、63株行道樹,,當時市領導跟我說,,煙囪比樹多,要全民植樹,?!蓖醐j說,。年年歲歲持續(xù)不斷地造林綠化,,造出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殊榮,公園綠地遍布這座塞外之城,。
藍色守望者
一個蒙古族未婚少女與28個南方孤兒
瞬間可以成就永恒,,永恒源自一個個瞬間。
一個18歲的蒙古族未婚少女,,獨自撫育28個嗷嗷待哺的南方孤兒——時間雖然只有9個月,,但在草原上留下了永遠的佳話。
“那會兒是一個大孩子,,撫養(yǎng)著28個不時啼哭的小孩子,。”75歲的都貴瑪包著橘黃色頭巾,,皺紋爬滿臉上,,像木雕一般,這是在草原上風吹日曬留下的印跡,。老人現(xiàn)在和女兒一家住在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溫馨小區(qū),。
那是1960年,,都貴瑪剛初中畢業(yè),屬于“有文化,,家里又不太忙”的女牧民,,就被挑中去接孤兒。后來,,她才知道:他們接的是“國家的孩子”,。
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當?shù)弥虾?、浙江,、江蘇等地有許多孤兒因缺乏食品,面臨疾病和死亡的威脅時,,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政府毫不遲疑地決定調撥奶粉救急,,并向中央表示:由內蒙古安排牧民收養(yǎng)這些孤兒,“接一個,,活一個,,壯一個”。內蒙古先后收養(yǎng)的3000多名孤兒被稱為“國家的孩子”,。
“我們去呼和浩特接孤兒時,,給每個人都換上了新衣裳,這意味著他們成了草原的孩子,?!倍假F瑪說,接回后,,先住在四子王旗里的一個幼兒園,,“讓這些南方來的孩子先適應草原的環(huán)境和飲食,生病也方便就醫(yī),,5個月后我就帶著28個孩子回到了公社,。剛開始,照顧他們吃喝拉撒睡,、換尿布等我都不會,,只能一步一步地學?!?/p>
當時28個孩子中,,最大的5歲,最小的不到1歲,?!拔覀冏≡诠缣峁┑囊粋€大蒙古包里,晚上我睡中間,,旁邊都是孩子,,很多個晚上都睡不好覺,,只能坐著看孩子?!蔽鼓?、喂飯、起居,,都貴瑪不分晝夜地照料他們,。所幸,在那個缺醫(yī)少藥的年月,,28個孩子沒有一個因病致殘,,更無一人夭折,創(chuàng)造了那個年代的一個奇跡,。
冬季來了,,28個孩子一個個被牧民登記領養(yǎng)走,都貴瑪和孩子們難舍難分,,經(jīng)歷了28次依依惜別,。孩子們長大后,成為草原新一代的建設者,,他們經(jīng)常來到都貴瑪膝前,,給額吉說說知心話。
端上奶茶,,遞上奶食,,孟根其其格的待客禮儀,和其他蒙古族別無二致,。她居住在離都貴瑪不遠的另一個小區(qū),,從長相到家居布置,如果沒人介紹,,你不會想到這位小學教師是曾經(jīng)的上海孤兒,,“我名字的意思是‘銀花’,,我現(xiàn)在就是蒙古族,,蒙古話比漢話流利得多,丈夫也是蒙古族,,沒有我的蒙古族父母,,哪有我這條命?”
廷·巴特爾到薩如拉圖亞嘎查插隊后,,目睹了牧民含辛茹苦地撫養(yǎng)南方孤兒,,“當時,不少領養(yǎng)孤兒的牧民,,有自己的親生兒女,,可他們卻把好吃的,、好穿的,都先給了孤兒,。他們屎一把,、尿一把地把孩子們都拉扯大了?!?/p>
“國家的孩子”的傳奇在草原激蕩,,蘇尼特右旗“漢奶奶”的故事又在耳邊回響。
身著蒙古族服飾的81歲漢族老人王愛蓮,,和兩位蒙古族同胞結下了終生緣分:先是收留了從通遼前來打工的蒙古族女孩吳曙光,,認作干女兒,不但給她介紹對象,,還將她從自己家中嫁了出去,;
另一位是小蒙,小蒙父母生活在賽罕烏力吉蘇木(鄉(xiāng))腦干塔拉嘎查(村),,那是一個沙窩子,,6歲的小蒙要到縣城上學,父母又得回嘎查放牧,,王愛蓮就把小蒙領到了家里生活至今,,現(xiàn)在錫林郭勒盟蒙古中學讀高一。
小蒙父親沙拉說:“小蒙在額吉家里生活了十來年,,除了寒暑假回家看看,,其余時間都是和奶奶在一起,奶奶教他做人,,讓他好好學習,。在城里,我們沒有親人,,額吉就是我最親的人,,我們是一家人?!?/p>
“沒有民族團結,,哪有國家的興旺發(fā)達?各民族只有團結奮斗,,才能共同繁榮發(fā)展,。”在采訪過程中,,無論記者從哪個角度提出問題,,云曙碧老人都要回到民族團結上,而且她的語氣是那樣堅定有力,神情是那樣凝重嚴肅,。
風過草原,,飄舞起藍色的哈達,飄來一曲《我從草原來》:“我從草原來,,草原那邊花正開,。我從草原來,草原那邊花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