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6月4日電(記者查文曄章利新)在4日于臺北舉行的第二屆京臺學者共研會上,,兩岸多位專家就大陸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進行研討交流,。與會者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對于拉動歐亞大陸建設,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其蘊藏的復興中華文化意蘊也值得重視,,兩岸同胞應攜手投入這一宏偉工程之中,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臺北中美文化經濟協(xié)會副秘書長吳培德表示,,大陸主導的“一帶一路”建設將復興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建海上絲路經貿圈,,這是空前的經濟建設計劃,,也是恢復中華民族自信、復興中華文化的巨大工程,。兩岸同文同種,,分享共同的語言、文化與歷史記憶,,臺灣同胞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先天優(yōu)勢,。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歷程中,兩岸人民應該一起胼手胝足,,共同讓“中國人的世紀”成為全球華人的共同愿景,。
“‘一帶一路’是拉動歐亞大陸建設列車的火車頭,大陸通過技術輸出,、建設開發(fā)等手段,,將原本單打獨斗的發(fā)展中國家凝聚成為強大,、緊密的經濟體。這個計劃為當代青年乃至后世子孫開拓出一個十分龐大的時空環(huán)境,,我們應善加利用這個載體,。”吳培德說,,在這一過程中更應重視文化的作用,,兩岸應攜手充實中華文化的內容,提升其吸引力與親和力,,讓它成為團結兩岸乃至全球華人的精神核心,。
臺灣大學國發(fā)所教授張志銘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立意高遠,,目標宏偉,,尤其是其中蘊含的開放、包容,、互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代表了中華文明對人類發(fā)展的反思。如何借助重新煥發(fā)生機的中華文化,,形塑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文化疆域”,,是兩岸學界應該努力的方向。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莊芮表示,,以“一帶一路”為核心的大陸新型對外開放必須謀求創(chuàng)新發(fā)展道路,。首先,大陸企業(yè)要高度重視投資帶動貿易,,以自有技術與品牌在“一帶一路”沿線進行更多對外直接投資,,積極構建以中國大陸為核心的區(qū)域或全球價值鏈。其次,,要重視進口貿易,,推動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便利化。再次,,要大力挖掘面向“一帶一路”國家的服務貿易市場,,盡快突破服務貿易發(fā)展“瓶頸”,使之成為外貿發(fā)展的新動能,。
本次共研會主題為文化視野下的臺灣發(fā)展與兩岸關系,,由臺灣大學國發(fā)所主辦,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與臺灣絲路文化協(xié)會合辦,,來自京臺兩地高校,、研究機構和社會團體的8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