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指出,,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是中國共產(chǎn)黨性質(zhì)、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厚的人民情懷,。今天,黨建網(wǎng)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部分相關重要論述,,邀您一起學習領會,。
每年辦一些民生實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們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注重把準人民脈搏,、回應人民關切,、體現(xiàn)人民愿望、增進人民福祉,,努力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得到人民群眾衷心擁護,。
——2023年2月7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2023年12月31日,,習近平發(fā)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
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希望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能為解決民生問題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每年辦一些民生實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4月22日,,習近平在重慶考察時的講話
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
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高質(zhì)量發(fā)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jié)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推動高質(zhì)量發(fā)展,、創(chuàng)造高品質(zhì)生活有機結(jié)合、相得益彰,。
——2021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把發(fā)展成果不斷轉(zhuǎn)化為生活品質(zhì),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兜牢民生底線,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現(xiàn)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zhì)性進展。
自覺做矢志為民造福的無私奉獻者,,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
領導干部要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我們共產(chǎn)黨人干事業(yè),、創(chuàng)政績,為的是造福人民,,不是為了個人升遷得失。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帶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高質(zhì)量發(fā)展,,反對貪大求洋、盲目蠻干,;堅持出實招求實效,,反對華而不實、數(shù)據(jù)造假,;堅持打基礎利長遠,,反對竭澤而漁、勞民傷財,。
——2023年12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
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覺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通過做大“蛋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4月3日,,習近平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要自覺做矢志為民造福的無私奉獻者,,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做群眾工作的本領,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3月1日,,習近平在2024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之際作出重要指示強調(diào)
來源:黨建網(wǎng)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