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呂會生)市總工會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充分發(fā)揮工會橋梁紐帶作用,在各族職工群眾中深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宣傳教育,,突出“四個強化”,,既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做“潤物細無聲”的事情,,在全面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中展現新作為。強化宣傳引領,。充分利用好線上線下宣傳教育陣地,在加強思想政治引領上繪制線上線下“同心圓”,,線下依托勞動公園,、勞動者港灣、職工創(chuàng)新工作室等工會陣地,,將常態(tài)化宣傳教育與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民族政策宣傳月、民族法治宣傳周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的宣傳教育充分結合,,開展黨和國家的民族理論政策法規(guī)的學習和宣傳教育活動,。線上在政務新媒體中開設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專欄,,開展有獎知識問答等線上民族政策法規(guī)宣傳活動,,全年共發(fā)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工作信息200余條,有效引導各族職工群眾全面理解黨的民族政策,,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化群團合力。聯合團市委和市婦聯,,動員職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和婦女志愿者形成首府群團組織志愿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建立了群團組織志愿者服務隊,,全年共舉辦包括愛國主義講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心理健康輔導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200余場,。同時,,在婦女、青少年,、家庭及職工群眾中普遍開展“小小石榴籽”“家庭日”等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通過婦女,、少兒和職工帶動家庭,共建共享美好家園,,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各族職工的日常生活之中,。
強化幫扶服務。以幫扶服務促團結,,積極為各族職工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在“冬送溫暖,、夏送清涼、春送崗位,、金秋助學”傳統(tǒng)工會“四送”幫扶慰問基礎上,,加強新就業(yè)形態(tài)行業(yè)勞動者的政治引領、關心關愛與服務,。積極為新就業(yè)群體勞動者提供有針對性的保障服務,,去年以來,市總工會開展建會入會指導200余次,、心理健康輔導講座60余次,、新增工會驛站237個、發(fā)放免費用餐券5000張,,切實發(fā)揮了工會組織送溫暖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全社會關心關愛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同時持續(xù)講好民族團結好故事,、唱響民族團結好聲音,、弘揚民族團結主旋律、傳播民族團結正能量,。強化陣地建設,。市總工會協(xié)調引領帶動全市各級工會組織積極爭取地方黨政資金支持和資產投入,推動旗縣區(qū)職工文化活動陣地全覆蓋,,并積極完善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建設,,團結引領廣大職工群眾作民族團結進步的表率,占領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重點打造集職工創(chuàng)新工作室,、工匠工作室于一體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基地中常年開設民族樂器課程,,面向各族職工免費授課,,圍繞“引領社會風尚的精神家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關鍵一環(huán),、對外文化交流的主要陣地,、學術研究和科學普及的重要平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踐基地”5項定位,更好地團結各族職工加強文化認同,。同時加強多層級,、多方面、輻射廣,、聯系強的陣地建設,,使包括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項服務及引領工作有了更多平臺、延伸了工作觸角,。目前,,全市9個旗縣區(qū)均已建成了旗縣區(qū)一級職工文化活動陣地,同時在小微企業(yè)廣泛集中的樓宇,、戶外站點,、產業(yè)園、重大項目建設基地等建設了5家勞動者港灣,、4個樓宇工會聯合會職工之家,打造了3個勞模林,、建設了3個勞動公園,,在陣地建設過程中,充分融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宣傳內容,,設置宣傳專欄等,,營造了濃厚的民族團結宣傳氛圍。